中医艾灸网

尺泽穴

  取穴方法:
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仰掌并微曲肘的取穴姿势,尺泽穴位于手臂肘部,取穴时先将手臂上举,在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外即是此穴(或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桡侧凹陷处)。该穴上方3-4厘米处用手强压会感到疼痛处,就是“上尺泽穴”。

  主治疾病:
尺泽穴的主治疾病为:喉咙疼痛、感冒、哮喘、肘部疼痛、手臂疼痛、心悸等。该穴为人体手太阴肺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该穴的治病穴道指压法有:治疗喉咙痛、鼻塞。

  补充内容:(国家针灸穴位取穴标准)
尺泽穴 Chǐ zé(LU5)
〖取穴方法〗 人体尺泽穴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解剖〗 在肘关节,当肘二头肌腱之外方,肱桡肌起始部;有桡侧返动、静脉分支及头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直下为桡神经。
〖主治疾病〗 咳嗽,气喘,咳血,哮喘潮热,胸部胀满,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吐泻,肘臂挛痛。
〖人体穴位配伍〗 配太渊穴,经渠穴治咳嗽,气喘;配孔最穴治咳血,潮热;配曲池穴治肘臂挛痛。
〖刺灸法〗 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 手太阴经所入为“合”。
尺泽穴  肺经合穴,属水。
〖别名〗 鬼受,鬼堂。
〖穴义〗 肺经浊降的阴液在此汇聚而成小泽。
〖名解〗
(1)尺泽。尺,小也。泽,池也。尺泽名意指侠白穴浊降之雨在地部形成的小泽。何以侠白穴降地之雨在地部只形成小泽而非大泽?这是因为人体的不同经脉分属不同的方位、不同的区域。肺应秋,属西方,为经过长夏之后的时序,土地干燥(脾部肌肉要比其它经脉所属区域的干燥),侠白穴天部的雨降大部分为脾土吸收,故而在地部只能形成小泽。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量少,性温热(即是血液)。
〖运行规律〗 气血物质的运行分二个方面,一是汇合本穴的经水循肺经下行孔最穴,二是穴内的经水不断气化并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 汇聚肺经阴液并循肺经的地部渠道运行。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灸之补之(灸胜补),热则凉药水针或泻针出气。

尺泽穴在哪里视频讲解


 尺泽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阅读

穴位查询

A:阿是穴 B: 百会穴 八髎穴 百里穴 膀胱俞穴 C: 承扶穴 承泣穴 承山穴 尺泽穴 D: 大椎穴 大肠俞穴 大敦穴 大赫穴 大巨穴 大迎穴 大椎穴 胆俞穴 第二厉兑穴 第三厉兑穴 E: 耳门穴 F: 发际点穴 肺俞穴 风池穴 风府穴 风门穴 复溜穴 翳风穴 G: 关元穴 关元俞穴 归来穴 肝俞穴 膏肓穴 膈俞穴 高血压点穴 H: 合谷穴 或中穴 行间穴 J: 脊中穴 颊车穴 肩根穴 肩井穴 肩外俞穴 解溪穴 睛明穴 鸠尾穴 巨阙穴 厥阴俞穴 K: 客主人穴 孔最穴 昆仑穴 口内点 L: 里内庭穴 梁丘穴 列缺穴 临泣穴 落枕穴 六华灸穴 M: 命门穴 N: 内关穴 P: 脾俞穴 Z:中脘穴 足三里穴 Q: 气海穴 期门穴 气舍穴 气穴 丘墟穴 曲池穴 曲垣穴 R: 人迎穴 日月穴 S: 神阙穴 身柱穴 三阴交穴 三焦俞穴 三阴交穴 膻中穴 少冲穴 申脉穴 身柱穴 神道穴 神门穴 神庭穴 肾俞穴 手三里穴 水分穴 水沟穴 四白穴 上仙点 T: 太白穴 太冲穴 太溪穴 太阳穴 太渊穴 陶道穴 天枢穴 天突穴 天柱穴 天宗穴 听宫穴 瞳子髎穴 头维穴 W: 外关穴 完骨穴 委中穴 胃俞穴 胃肠点 X: 膝眼穴 下关穴 小肠俞穴 心俞穴 血海穴 Y: 哑门穴 眼点穴 阳白穴 阳池穴 阳陵泉穴 腰阳关穴 腰俞穴 阴谷穴 阴陵泉穴 印堂穴 迎香穴 涌泉穴 俞府穴 下痢穴 Z: 攒竹穴 指间穴 章门穴 至阳穴 志室穴 治喘穴 治痒穴 中极穴 中脘穴 中渚穴 足三里 十二经脉: 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图 足少阴肾经穴位图 足阳明胃经穴位图 足太阴脾经穴位图 足少阳胆经穴位图 足厥阴肝经穴位图 手太阳小肠经穴位图 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图 手少阳三焦经穴位图 手少阴心经穴位图 手厥阴心包经穴位图 手太阴肺经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