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穴方法:
取穴时正坐低头,大椎穴位于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注:头低下然后最高的那就是第七颈椎的棘突,然后你就凭着手指的触觉,往下一点突起的就是第一胸椎了 )
主治疾病:
大椎穴的主治疾病为:幼儿体质虚弱、哮喘、颈酸疼、肩部酸痛、手臂疼痛、手臂麻痹等。
◆艾灸大椎穴
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
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E一玫瑰花环形成率,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头晕,伏案或低头过度引起的项强不适、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
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补充内容:(国家针灸穴位取穴标准)
大椎穴 Dà zhuī(DU14)
〖取穴方法〗人体大椎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颈横动脉分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八颈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疾病〗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
〖人体穴位配伍〗 配肺俞穴治虚损、盗汗、劳热;配间使穴、乳根穴治脾虚发疟;配四花穴治百日咳(双膈俞穴、双胆俞穴) ;配曲池穴预防流脑;配合谷穴治白血球减少;配足三里穴、命门穴提高机体免疫力;配大椎、定喘穴、孔最穴治哮喘;配曲池穴、合谷穴泻热;配腰奇穴、间使穴治癫痫。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大椎穴 手足三阳及督脉之会。
〖别名〗百劳穴,上杼穴。
〖穴义〗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并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
〖名解〗
(1)大椎。大,多也。椎,锤击之器也,此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实而非虚也。大椎名意指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并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本穴物质一为督脉陶道穴传来的充足阳气,二是手足三阳经外散于背部阳面的阳气,穴内的阳气充足满盛如椎般坚实,故名大椎。
(2)百劳。百,数量词,多之意。劳,劳作也。百劳名意指穴内气血为人体的各条阳经上行气血汇聚而成。理同大椎名解。
(3)上杼。上,上行也。杼,织布的梭子,此指穴内气血为坚实饱满之状。上杼名意指穴内的阳气为坚实饱满之状。理同大椎名解。
(4)手足三阳及督脉之会。本穴物质为手足三阳经的阳气及督脉的阳气汇合而成,故为手足三阳及督脉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坚实饱满的阳气。
〖运行规律〗循督脉上传头颈。
〖功能作用〗益气壮阳。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