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艾灸网

颊车穴

  取穴方法:
  定位该穴道时一般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靠姿势,以方便实施者准确的找寻穴道和顺利的实施各种按摩手法。颊车穴位于头部侧面下颌骨边角上,向鼻子斜方向约一厘米处的凹陷中。

  主治疾病:
  颊车穴的主治疾病为:指压此穴,对于速止下齿牙痛非常有效。此外,还可以配合下关、阳白、合谷穴来缓解三叉神经痛,细节见于相关网页“穴道刺激法治疗三叉神经痛”。

  颊车穴 Jiá chē(ST6)
  〖定位〗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按之凹陷处,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处。
  〖取穴方法〗 人体颊车穴位于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定位该穴道时一般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靠姿势,以方便实施者准确的找寻穴道和顺利的实施各种按摩手法。颊车穴位于人体的头部侧面下颌骨边角上,向鼻子斜方向约一厘米处的凹陷中。
  〖解剖〗 在下颌角前方,有咬肌;有咬肌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面神经及咬肌神经。
  〖主治疾病〗 口歪,牙痛,颊肿,口噤不语。指压此穴,对于速止下齿牙痛非常有效。此外,还可以配合下关、阳白、合谷穴来缓解三叉神经痛
  〖人体穴位配伍〗 配地仓穴治口眼歪斜。
  〖刺灸法〗 直刺0.3~0.5寸,平刺0.5~1寸。可向地仓穴透刺。
  〖别名〗 曲牙,机关,鬼床,牙车。
  〖穴义〗 胃经的五谷精微物质由此上输于头。
  〖名解〗
   (1)颊车。颊,指穴所在的部位为面颊。车,运载工具也。颊车名意指本穴的功用是运送胃经的五谷精微气血循经上头。本穴物质为大迎穴传来的五谷精微气血,至本穴后由于受内部心火的外散之热,气血物质循胃经输送于头,若有车载一般,故名颊车。
   (2)曲牙。曲,隐秘之意。牙,肾所主之骨也,指穴内物质为水。曲牙名意指本穴上传头部的气态物中富含水湿。本穴物质为大迎穴传来的水湿气态物,水湿浓度较大,如隐秘之水一般,故名曲牙。
   (3)机关。机,巧也。关,关卡也。机关名意指本穴有关卡大迎穴传来的地部经水的作用。本穴因位处上部,大迎穴外传的地部经水部分因地球重力场的原因自然被关卡在本穴之外,关卡的方式十分巧妙,故名机关。
   (4)鬼床。鬼,与神相对,指穴内物质为地部经水。床,承物之器也。鬼床名意指穴内经水被它物承托而行。本穴物质为大迎穴传来的水湿气态物,其运行是循胃经上行下关穴,气态物中水湿浓度较大,如同载水上行一般,故名鬼床。
   (5)牙车。牙,肾所主之骨也,指穴内物质为水。车,运载工具也。牙车名意指本穴有运送胃经经水上头的功能。理同曲牙之解。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水湿气态物,水湿浓度较大。
  〖运行规律〗 水湿气态物由本穴循胃经上行下关穴。
  〖功能作用〗 传输胃经精微物质上行头部。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颞颌关节炎、腮腺炎等。配地仓、合谷等主治口角歪斜、齿痛、颊肿;配下关、合谷主治颞颌关节炎。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阅读

穴位查询

A:阿是穴 B: 百会穴 八髎穴 百里穴 膀胱俞穴 C: 承扶穴 承泣穴 承山穴 尺泽穴 D: 大椎穴 大肠俞穴 大敦穴 大赫穴 大巨穴 大迎穴 大椎穴 胆俞穴 第二厉兑穴 第三厉兑穴 E: 耳门穴 F: 发际点穴 肺俞穴 风池穴 风府穴 风门穴 复溜穴 翳风穴 G: 关元穴 关元俞穴 归来穴 肝俞穴 膏肓穴 膈俞穴 高血压点穴 H: 合谷穴 或中穴 行间穴 J: 脊中穴 颊车穴 肩根穴 肩井穴 肩外俞穴 解溪穴 睛明穴 鸠尾穴 巨阙穴 厥阴俞穴 K: 客主人穴 孔最穴 昆仑穴 口内点 L: 里内庭穴 梁丘穴 列缺穴 临泣穴 落枕穴 六华灸穴 M: 命门穴 N: 内关穴 P: 脾俞穴 Z:中脘穴 足三里穴 Q: 气海穴 期门穴 气舍穴 气穴 丘墟穴 曲池穴 曲垣穴 R: 人迎穴 日月穴 S: 神阙穴 身柱穴 三阴交穴 三焦俞穴 三阴交穴 膻中穴 少冲穴 申脉穴 身柱穴 神道穴 神门穴 神庭穴 肾俞穴 手三里穴 水分穴 水沟穴 四白穴 上仙点 T: 太白穴 太冲穴 太溪穴 太阳穴 太渊穴 陶道穴 天枢穴 天突穴 天柱穴 天宗穴 听宫穴 瞳子髎穴 头维穴 W: 外关穴 完骨穴 委中穴 胃俞穴 胃肠点 X: 膝眼穴 下关穴 小肠俞穴 心俞穴 血海穴 Y: 哑门穴 眼点穴 阳白穴 阳池穴 阳陵泉穴 腰阳关穴 腰俞穴 阴谷穴 阴陵泉穴 印堂穴 迎香穴 涌泉穴 俞府穴 下痢穴 Z: 攒竹穴 指间穴 章门穴 至阳穴 志室穴 治喘穴 治痒穴 中极穴 中脘穴 中渚穴 足三里 十二经脉: 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图 足少阴肾经穴位图 足阳明胃经穴位图 足太阴脾经穴位图 足少阳胆经穴位图 足厥阴肝经穴位图 手太阳小肠经穴位图 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图 手少阳三焦经穴位图 手少阴心经穴位图 手厥阴心包经穴位图 手太阴肺经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