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穴定位
1、定位: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
2、取穴:正坐垂足着地或俯卧位,在跟腱与外踝之间凹陷处取穴。
二、功效主治
1、功用:安神清热,舒筋活络。
2、主治病症:
(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后头痛,项痛,坐骨神经痛,神经性头痛,眩晕;
(2)、运动系统疾病:腰骶疼痛,足踝肿痛,下肢瘫痪,膝关节炎,踝关节扭伤,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疾病;
(3)、其它:癫痫,滞产,甲状腺肿大,脚气,鼻出血,胎盘滞留,痔疮。
三、刺灸方法
1、直刺0.5--1寸,局部酸胀;
2、深刺透太溪穴,针感可向足趾放散;
3、向上斜刺2--3寸,局部酸胀,针感扩散至足跟或足趾,治疗甲状腺肿大。
4、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四、临床运用:坐骨神经痛
1、主穴:环跳、委中、阳陵泉、绝骨、昆仑。
2、配穴:腰椎旁有压痛者,配同骨节段的华佗夹脊穴;腰骶部痛者,配大肠俞、次髎。